<p id="pn55n"></p>

      <p id="pn55n"></p>

      <pre id="pn55n"></pre>

          中文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專家視點:如何構建產業經濟大腦,強化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提升經濟調節能力

          發布時間:2022-07-01 點擊次數:1026

                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強化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分析,提升經濟調節能力。今天,中科信息公司將就近年來在產業經濟大數據建設相關領域的實踐經驗,與您分享相關經驗。我們期待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隊,未來能夠在政府經濟治理能力及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建設,繼續貢獻自身的力量。

              近年來,圍繞政府宏觀經濟運行管理及區域經濟治理、產業(產業鏈)培育發展、政府精準招商等一系列應用為核心的“產業(經濟)大腦”成為各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設中的一個熱點。在此,我們根據自身在相關領域建設的實踐經驗及思考認識,圍繞“產業(經濟)大腦”建設的背景趨勢、常見問題以及建設模式等相關話題與大家分享交流,希望能夠與政府及行業伙伴共同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區域經濟管理”、“營商環境建設”包括“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深入應用,為政府經濟治理能力提升和產業升級轉型提供更多的“數字化賦能”,加快“產業(經濟)數據要素”的市場化流通及開發應用。

          image.png

          No.1 | “產業(經濟)大腦”建設的發展趨勢

                首先,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從粗放性增長到高質量發展,政府經濟管理模式從宏觀調控到中觀及微觀的精準治理。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就必然要求政府在經濟管理上轉變工作思路,從過去以“宏觀管理”為主(普遍性的經濟管理包括產業政策)轉變為在中觀、微觀層面的精準治理。

              其次,從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上看,“數據要素”成為政府經濟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角色,從以“單個部門”的角度、“單個維度”的數據,到融合政府統計、發改、工商、財稅等經濟管理的多部門數據協同、多維度管理協同和多領域應用協同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這就要求各級政府能夠在區域經濟發展及政府經濟管理上實現了更加全面的“數據”協同和管理“協同”,通過“產業(經濟)大腦”等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不斷提升基層經濟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提高政府在經濟治理方面的效能。

          No.2 | “產業(經濟)大腦”建設中的三類常見問題

                隨著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及以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當前政府在“區域經濟運行監測平臺”、“產業(經濟)大腦”等信息系統的建設中取得了很多新成果,為各地方政府在“經濟治理”、“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當前部分地方的系統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三類常見問題:

               首先,是“數據資源”的問題,即:關鍵數據的采集及融合應用不夠,一方面,一些關鍵性的政府包括第三方的經濟數據無法拿到影響了系統應用,或者“數據”的時效性不強,比較“滯后”;另一方面,很多有價值的經濟數據由于種種原因被“閑置”,“沉睡”在個別部門里面,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其次,是“系統應用”的問題,即:系統功能的實用性不強,建成的系統沒有真正深入到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相關工作的實際業務和應用場景中去,沒能體現政府領導及產業經濟部門在日常管理及業務工作中存在的關鍵難點、痛點。

              最后,是“運營機制”的問題,即:系統運行機制的長效性不足:不少地方在類似“系統攻堅戰”、“數據大會戰”期間,相關系統建設能夠起到一定效果,但相關工作往往難以持續。一旦缺乏運行機制包括持續性的服務力量保障(包括在數據持續性更新方面必要的資金及人力投入),政府牽頭建設的信息化系統最終就可能變成雞肋甚至淪為擺設,導致寶貴的建設資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

          No.3 | “產業(經濟)”大腦建設中的三個關鍵核心

          (一)數據從哪來?——做好數據來源及數據質量工作

                我們認為:任何一個“大數據”應用以及相應的系統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數據來源”與“數據質量”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在具體的實踐中,又可以分為數據范圍、數據來源、數據治理這三個問題??梢哉f,這三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那么后續的一切工作都將“無的放矢”。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并投入各方面足夠的資源(技術、人力、資金等)在“數據治理”這個環節,做好“數據質量”管理,圍繞“產業經濟數據”開展數據口徑的歸一、元數據標準、數據資源目錄以及數據持續性的更新。

          image.png


              在具體的實踐中,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數據底座”的概念,強調“數據先行”的建設思路——應該說這個思路是完全正確的。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要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從“忽略了數據的重要性”變為“過分追求數據的全面性和完美性”,而忽視了:“解決政府在區域經濟管理的具體問題”——這才是所有工作最根本的出發點。

          (二)數據怎么用?——堅持應用思維、服務思維和安全思維

              首先必須圍繞政府在經濟監測、預警預測、調度研判、目標督辦等各個方面的職能和當前“產業鏈”培養、“精準招商”等各類熱點需求,開發相應的應用系統(模塊)。比如地方政府領導都高度重視招商工作,中科信息為此就利用相關企業在當地財稅貢獻、發展(營收、就業等)、能耗產出比、產業鏈上下游帶動等方面的情況推出了“企業畫像:企業健康指數、企業貢獻指數”,為地方政府實時提供招引企業的相關參考信息,受到相關領導的高度肯定。

          image.png

               我們在“數據應用”的規劃設計中,應當有三方面的思維。

               首先,要有“應用”的思維。要注意將技術工作(軟件功能開發包括大數據相關算法模型的構建)與政府經濟管理的“應用場景”、“管理機制”、“業務流程”高度融合。

               其次,要有“服務”的思維。信息系統的建設和使用,最終是要產生實際的“價值”。

                最后,一定要有“安全”的思維。從平臺底層架構、系統功能及權限設計、日常運行維護機制,包括建設運維公司的資質、人員審核及管理等多個方面做好安全管理。構建相應的“數據安全管理及使用機制”,通過“數據脫敏”包括構建“數字靶場”可信平臺等方式,形成“用數不見數”的模式(管理辦法、信息系統設計等),既充分挖掘相關數據價值,服務政府、企業包括第三方機構,又做到數據使用的安全、規范、可靠。

          (三)成果誰買單?——創新模式,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很多地方,在談到產業(經濟)大腦時,往往就認為這屬于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因此就是一個“政府管理的信息化系統”,似乎理所當然的應該由“政府買單”。的確,應該說“產業(經濟)大腦”很大一個作用就是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地方黨委政府在區域經濟管理和產業發展的能力。政府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建設資金包括運維資金(既包括功能更新,更包括相應的數據更新所需的花費),是比較合理的。

               但如果我們再深入的思考,其實可以發現:這個系統的受眾(服務對象)除了地方政府之外,還可以包括企業和各類第三方機構。比如,一些面向全國甚至全球發展的集團化企業,各類咨詢機構、智庫包括政策研究規劃組織,甚至一些“產業(投資)機構”包括“產業基金”也可以通過構建自身的“產業鏈圖譜”,為產業投資找到更加清晰的方向、更加合理的模式和更有吸引力的區域。我們應該在相關系統的規劃階段,就做好關于系統建設方、使用方、運營方、受益方等各個方面的“頂層設計”,從而不斷創新相應的建設模式、運營機制乃至相應的商業模式。

          No.4 | 關于“產業(經濟)”大腦“建設模式的思考和建議

               最后,我們想圍繞“產業(經濟)大腦”的建設模式(系統建設牽頭方)與大家進行交流探討。首先,我們認為: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總設計師及主要推手,“產業(經濟)大腦”的建設總體來說應該由政府牽頭。其次,在具體系統的建設中可以根據相應的“建設背景”、“建設思路”、“建設內容(側重點)”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階段、重點問題、主要需求),采取不同的“建設思路”。

          在宏觀層面,聚焦政府(區域)經濟管理。主要關注的是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滿足政府在經濟管理中的相關職能要求,解決區域經濟在實時監測、預警分析、調度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相關信息系統的投資建設,應當以政府為主,由地方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另外政府的宏觀經濟數據主要由哪些部門產生、管理并具有相應的權威性,那么就由相應的部門負責相關系統的建設運營,往往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地方統計部門)。

          在中觀層面,聚焦“產業”特別是“產業鏈”的管理及發展。主要關注的是具體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強調圍繞“產業鏈”開展的工作。我們建議:應當由政府相關“產業鏈”分管領導掛帥,相應的“產業主管部門”和“產業鏈管理部門”牽頭,并且在“信息系統承建企業”的基礎上,廣泛整合“產業鏈研究機構”、“產業研究機構”包括相應的“產業基金”共同參與打造和運營相關系統。

          image.png

          在微觀層面,聚焦“產業經濟數據的開發利用”,以及相關“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流通、交易)。越來越多的人也都認識到“產業經濟數據”包括政府經濟管理部門掌握的相關“數據”有著極為廣闊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但同時,在“產業經濟數據”特別是“政府數據”的開發利用尤其是市場化開發利用(交易)還存在很多現實的障礙(包括行業政策、安全隱患、法律法規等)。因此我們建議,對于這一類的工作,在開發利用的層面,可以由政府和相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在流通交流的層面,應當由政府積極引導,委托由國家正式審批成立的數據交易機構牽頭組織。

              近年來,中科信息公司提出了“產業經濟大數據”三個面向的新業務戰略:“面向政府(區域)經濟管理提供數字化賦能”、“面向產業(企業)助力數字化轉型”、“面向社會共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推出了“區域經濟大數據管理”、“智慧統計”等一系列產品解決方案,在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未來,我們愿意與大家共同就相關話題展開探討,與行業優秀企業包括各類專業機構開展合作,共同為政府經濟管理及現代經濟治理體系建設服務,共同推動中國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產業經濟數據要素”更加全面的開發利用和更為高效的流通應用。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300678)是中科院旗下的人工智能板塊上市企業,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國家隊,公司總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擁有智慧政務、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智慧醫療四大業務板塊。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庫爾勒、太原、濟南等多地設有分支機構。

          1655954739490380.png?noCache=l51ul6yo